他们说,智利是世界“苗条”的国家,从南到北近4300多公里,从国界安第斯山到太平洋海岸宽不超过400公里。这样描写其实很不切实际,只有人到了现场才能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。一个山谷接着另一个山谷,永无止尽似的,从北到南,从沙漠到冰河,海水越来越冷———是的,越往南越冷,因为这里是南半球,温度的观念得倒着看,对太阳也得换一种角度来欣赏,比如坐南朝北才是吉屋,面北的葡萄园才多日晒———这也是智利的人生观。
早晨很凉,虽然是夏天,起床后得披一件毛衣。当太阳越过了高耸的安帝斯山后一个多小时,都已经上午十点多了,天气才开始暖和起来。接下来是个整天没云的万里晴空,热得只能穿着无袖小褂,然而太阳一下山,温度也就很快地往下掉,这时候毛衣一件还嫌不够。如此的大温差对葡萄来说是非常理想的,因此五年来他们的葡萄酒品质进步神速。
许多人对智利酒的印象可能停留在超市的廉价酒,我想就算波尔多,低价地站在货架上的那一种,也不会有什么内涵可以吸引人欣赏。这个国家地方大,人工又便宜,从北到南的气候和土壤多样化,可以栽种不同的品种,而且天气状况好,成熟季节里多阳又少雨,年份差异性不像法国那么难以掌控,因此吸引了许多法国酒厂前来投资。加上智利的天主教大学酿酒系培育出许多人才,到国外实习吸取现代的经验与技术,于是漂亮的成果摆在眼前,物超所值,几家好酒厂更是让人惊艳,正如这里因为没有空气污染和光害而显得特别耀眼的星空,得不带偏见地去发现,才会有惊喜!
智利的葡萄酒是山谷之酒,是一匹有劲的黑马。
重要的酒区都在安第斯山脉西侧山脚下,在山谷怀抱之间,以山上融化的雪水或地下水来灌溉葡萄。北边的Aconcagua Valley主酿红酒,而十年前新辟出的Casablanca Valley则以白酒为主,智利出名的则为Maipo Valley和Rappel Valley(又可细分为Cahapoal Valley和Colchagua Valley)和Curico Valley皆以红酒为主,往南的Maule Valley时有佳作,但再往下的Itata,BioBio和Malleco Valley则属新开发酒区尚待观察。
早来的外资企业是西班牙的Miguel Torres,1979年就率先来此设厂。至于喜欢波尔多红酒的人应该试试智利的酒,因为许多波尔多专家南下到智利发展新天地,比如说酿酒世家的Jacques Lurton开的酒庄Hacienda Araucano,Chateau Margaux负责人和前Cos dEstournel主人,以及香槟Bolllinger总裁一起联手合创Aquitania,法国酒厂Grand Marnier独资Casa
Lapostolle和Clos Apalta两家酒庄,聘请名人Michel Rolland担任酿酒顾问。另外远渡重洋到智利和当地合资的酒厂如Los Vascos是Lafite在1988年,和智利前三富,也是SantaRita酒庄主人一起经营。智利,也是前十大的酒庄Concha y Toro则与Mouton合资,在1996出了年的Almaviva,同时于93年另创高品质酒庄Cono Sur,标榜有机。达梭酒庄Chateau dAssault则和当地另一个大酒庄San Pedro合作的Altair。Errazuriz酒庄则和美国的Mondavi合作过,不过2003年后已经拆伙。
撇开这些“外国来的和尚”,纯智利的酒厂也有佼佼者,像Quebrada de Macul和Torreonde Parades(两酒厂的首席酿酒师也都是法国人),Monrandé,Vinala Rosa,Viu Manent,Santa Monica,Santa Carolina,Montes,Valdivieso等等。
想不花大钱品好酒,找智利酒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有趣的一点是智利人自己不太喝红酒,70%都外销。那他们喝什么?喝可乐———智利是可乐公司的大客户,排行榜前三名!